成语名字: 梁上君子
成语拼音: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成语解释: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成语繁体: 樑上君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上,不能读作“shǎnɡ”。
反义词: 正人君子
成语例句: 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梁上君子成语故事: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陈寔给钱放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