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题子瞻枯木

宋朝 黄庭坚 浏览: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标签:

  译文

  苏轼摆出强大的阵势,在儒家和墨家之间驰突纵横。他的书法,境跟颜真卿、杨凝式同列并行。

  他的胸中,有着高山深谷般的深远意境,所以能画出老木盘屈在风霜之中的傲骨峥嵘。

  注释

  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名,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折冲:原意为折退敌方的战车,即抵御敌名。诗中有纵横驰骋之意。

  儒墨:儒家、墨家。

  阵堂堂:阵势强大。

  颜杨:唐代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并称。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名。唐代名臣、书法家。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名。五代书法家。

  元:本来,原先。

  丘壑(hè):山水幽深之处,比喻深远的意境。

  蟠(pán):盘曲而伏。

  赏析

  诗的首句“折冲儒墨阵堂堂”说苏轼用堂堂之阵来平息儒墨之争,学术不偏激,能得其平。赞扬苏轼的学识渊博,又以“折冲”的驰骋之意表现他洋溢的才气。“书入颜杨鸿雁行”,这里不是说苏轼的书法像颜真卿、杨凝式,而是说他和颜、杨两人一样是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这句称赞他的书法高妙,是从运笔使墨、技艺不凡而言,又已经暗含着“师心使气”而写形传神的命意。第三句“胸中元自有丘壑”是全诗之眼。不仅是说苏轼落笔之前胸中已有成像,更强调了综合学识、才艺、经历等诸多因素在其内心积蓄的丰富涵养。即唯有这样的内涵,胸中才会有这样的成像。“故作老木蟠风霜”,这历尽“风霜”的“蟠曲”“老木”,岸然苍劲,既是高明笔墨的表现,也是画家胸襟的写照。“胸中丘壑”原是东晋谢鲲形容自己的隐逸情趣,被诗人借来表现画家的外观与内力的融合。这幅枯木,是苏轼胸中的郁结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辈不同,所以落笔作画,有“老木蟠风霜”之态。至于称赞书法,当是画上有题字的原故。最后两句巧妙地把评画和品人结合到了一起。热情地赞扬了苏轼的艺术造诣,高度评价了苏轼的人格,两者结合,自然而贴切。

  这首诗前二句说苏轼在学术上有集大成的特点,书法可与颜杨并驾并驱。后二句说正是这些深厚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使苏轼画出格高韵古的枯木图,达到诗、书、画三者相互圆融的艺术的化境。诗以议论开端,仍以议论承转,通篇阐述画理,到尾句才扣到枯木图上。全诗构思特点是,不光写“老木蟠风霜”,还写出了苏轼的为人,写出了他的“折冲儒墨”,写出了他的“胸中丘壑”,构思奇特。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诗人在史局任著作佐郎。春天,苏轼知贡举(主管考试),诗人做他的属官。苏轼这年曾在醣池寺壁画了小山枯木,诗人作《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诗。苏轼又作枯木,诗人于是又题了这首诗。

  简析

  《题子瞻枯木》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一首题画诗。诗中前两句言苏轼融汇不同学派,气势恢宏;书法卓绝;后两句则言他胸襟磊落、气度超旷,故所作枯木盘曲苍劲,正是“画如其人”。这首诗对苏轼绘画的独特风韵、学识功底和艺术追求作了精要的论断,以诗论画,深切明白,热情赞扬苏轼的艺术造诣,亦高度评价了他的人格。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热门推荐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2001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