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译文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却在如雨中徘徊,迟迟不能到达。
人们都说头上的白发是因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浑身白色的沙鸥,它们岂非浑身都充满了愁绪啊。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译文二
苍翠的群山似乎很想同您这位高人交谈。它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在茫茫的烟雨中它们迷了路,徘徊踟蹰起来。眼看着在向这边靠近,却终于又退了回去。
人们常说头上的鬓发,总是在愁苦中变白的。那么我真该拍手笑话江上的沙鸥了,它们浑身雪白,莫非一身都是愁苦么?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注释
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
青山欲共高人语: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高人:高雅的人。
联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低回:徘徊不进的样子。
愁中白:白居易《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在赏心亭的所见所感,其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词的下片集中写“愁”,虽笔调轻快,实是反映词人内心积郁的心情。全词将词人内心的纷杂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写作技巧上更是设喻巧妙,想象奇特,运用移情入景等艺术手法,意蕴十足。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赏析
开篇即运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作者登临览胜,远眺重峦叠嶂,那巍峨的青山乎按捺不住内心的迫切,好似万马奔腾般从远处踏尘驰来,要向高人倾吐心中藏匿已久的所思所想。一个“欲”字,赋予青山以人的性情,急切之姿清晰可见;“联翩万马来无数”短短几个字即描绘出一幅叠嶂奔驰、万马回旋的开阔图景,仿佛置身在疆场之中,灵山的飞动之势瞬间跃然纸上。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山间云雾蒸腾,烟气袅袅,盼望着一诉衷肠的青山似乎总也到不了眼前。词人无一字一句写愁,但落寞失望的思绪早已浸润在字里行间。
上片中的高人即指叶衡,词人借由青山、烟雨向他吐露内心的情怀。辛弃疾渴望奔赴战场,恢复宋室河山,而现实却对他再三打击,高人叶衡是他的希望所在。他对高人的倾慕,也无疑体现了他热切盼望驰骋疆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而还我河山的胜利却始终如徘徊的青山和烟雨般久久不至,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让作者内心愁绪弥漫,豪情渐渐淡去,空留悲戚。
下片作者虽将婉转的愁绪化作揶揄沙鸥之诙谐,但还是集中写“愁”。“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自。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他望着通体雪白的沙鸥,回忆起人们总说头发是因为忧愁而变白,不禁拍手笑言:你这小小的沙鸥竟是世间最为烦忧的了。词末看似将渲染的愁情吹得烟消云散,其实却早已深入骨髓,无可解脱。此时的笔调愈是轻快,这种被呼唤起的愁思愈是如泼墨般浓重。
可以想见,词人忧国忧民,虽只逾而立之年,但两鬓或已斑自,面对着似乎“一身愁”却仍徜徉在自然间的沙鸥,两相对比,这是一种怎样强自解愁又不能解的郁结?那近在咫尺的青山踟蹰不前,那弥漫的烟雨徘徊不来,沙鸥栖水而居,却对万般烦忧浑然不觉,真正一身愁的其实正是他本人。
辛弃疾的描写情感多变,从最初动荡飞驰的豪迈之感到淡淡流露的失望之意,再到用诙谐的语调反向表达难以淡化的愁绪,百转千回,耐人寻味。作者在写作技巧上更是设喻巧妙,想象奇特,运用移情人景等艺术的手法,意蕴十足。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鉴赏
上阕写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目。苍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他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它们在茫茫的烟雨中迷了路,徘徊起来,眼看着临近了,却终于没能到达跟前.暗示着自己虽有才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高人即叶衡。青山有情,高人难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这就把静景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衬作用。词里叶衡的高大形象进行了,描绘因为叶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叶衡对作者极为赏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即是对叶衡推荐的 ,以后又向朝廷极力推荐他“ 慷慨有大略”。对于这样一位“经纶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词人对此十分感激。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可以说是寄托遥深。叶衡主战,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对,他收复失地的大计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也就由希望变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万马奔腾而来,象冲锋陷阵的铁骑。词人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可是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 。“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
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 ?词人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人之发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鸥通体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与愁没有关系。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说得越幽默洒脱 ,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说鸟与愁无关,实说愁与人甚切。人愁是实,鸟愁是虚 ,“一身都是愁”的是鸟还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释而自晓。故“拍手笑沙鸥 ”,一纵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却如电影上的“慢镜头”在观众视野里由快放慢了。实际上“一身都是愁”是与“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暗中息息相关的。尽管词笔回荡曲折,然而透过层澜,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鹭诗》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辛词盖本于此。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词多了“拍手笑”一层意思。不过就其形象来看,辛词较之白诗更加绘声绘色;就其感情来说,则更加挚浓深切。参阅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满了激愤忧愁。以至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胸中积郁如此,则登赏心亭之所见所感都无非“献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见,在《菩萨蛮》之中亦饱含着词人之愁,英雄之泪。某些喜剧会使有心的观众在笑声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热泪。笑和眼泪,就是似乎矛盾却又融合无间的。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这时辛弃疾被叶衡推荐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到南宋已十二年。辛弃疾生于北国,目睹沦陷于金人铁蹄下的赵宋河山;如今南归十二年,又长期奔忙于各地州府,甚至屡遭诽谤打击,恢复中原的大志一再受阻,壮志未酬却被迫闲居。词人临亭而立,远看巍巍青山,胸中思绪不免激荡,万般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
宋朝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