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清朝 张惠言 浏览: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译文

  年复一年,总是辜负了百花盛开时节,春天过去,只好带着惆怅送别春天。

  梅花傲雪,梨花映月,至今令人思念不已。真是春天来时不知不觉,春天去时令人惋惜。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注释

  负却:辜负。

  只合:只得,只当。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赏析

  “春来不觉去偏知”,此种体验,人人习而不觉,一经词人拈出,顿成名句。“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三句写尽春愁,笔力重大,造语不凡。全词句句沉痛,结句尤耐寻味。

  这是一首惜春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种自责的心情,由于错过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满怀愁绪,二、三句进一步强化这种惆怅。下片,用梅花雪,梨花月这两幅象征春景的图画来渲染惜春之情。美景总是稍纵即逝,让人留恋不己。于是感叹春光之易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伤春惜时之情达到顶点。

  从写作上看,全词一唱三叹,读者仿佛窥见一个身影徘徊叹息于春过之时。在情绪上,由自责到惆怅到渴望到无奈,层次分明,突出了一个“愁”字。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张惠言特别推崇比兴寄托。而这首词却直抒胸臆,情感挚朴感人,实不多见。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评解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鉴赏

  张惠言的这首《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其实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大好的时光,不要浪费了生命里最为宝贵的时间,词的上片,作者便是很明确是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每年的春天都如期而至,却是每一年都把时光给浪费了,我们年复一年,总是辜负了大好的春光,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送别春天。

  词的下片作者以各种平常之物来描写春天,例如梅花、梨花,这两种随处可见之物,这也使得这首诗平添更为浓重的忧伤。梅花是最有骨气,无论多么的寒冷,它都会依旧的绽放,梨花则是白的令人炫目,这些都是最令人怀念的。真是春天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但是走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匆忙。

  这首词可以说写得非常的直白,意思是非常的好懂,稍稍有点文学修养的人,那么都是能够明白这词中的意思,可谓是一目了然。

  纵观张惠言的这首《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它看似在写景,写春天来得匆忙,去得也匆忙,好似闲闲的一笔,但也正是这闲闲的一笔,却是道尽了多少人生的无奈,每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情时,总是觉得时常还够,大把的时间,只有当我们真正的领略了时间之后,才会知道原来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它是从来不等人,所以当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想要去办一件事情时,还是要抓紧时间,只有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

作者介绍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热门推荐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2001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