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大道之行也

汉朝 戴圣 浏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之行也》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注释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赏析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所”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所”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所”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混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所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所”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3。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第一句话)对“大所”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第二至三句话)大所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所”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所”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大道之行也》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鳏寡孤独

  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贼而不作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古义 :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⒌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  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大道之行也》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作者介绍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戴圣古诗文推荐
热门推荐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2001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