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秋战国 浏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

  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

  通假字

  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5.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6.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的思想,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我们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热门推荐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2001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