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格林斯潘传读后感

浏览:

  《格林斯潘传》是2003年11月1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尼卡·克罗。小编在此整理了格林斯潘传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格林斯潘传读后感1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的《格林斯潘传》是本大部头的书,近期终于把这本书初略看了一遍。格林斯潘于1987年接替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然后一直到2006年才卸任。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超过了18年,仅仅比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1951年4月2日至1970年1月31日担任美联储主席)创下的最高记录少4个月。

  如何评价格林斯潘?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被大家奉若神明,而在此之后,又被归为次贷危机的元凶。那么次贷危机前,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而这有助于我们客观正确的评价这位美联储主席。

  1999年末至2000年初,美国的互联网泡沫达到高潮,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顶峰。不久,互联网泡沫破裂,到了2000年5月中旬,其总市值从最高点下挫三分之一。(P520)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巴菲特未曾参与其中,当时备受嘲笑和质疑,但巴菲特笑到了最后。

  2001年3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在此之前,当出现衰退迹象时,美联储已于2001年1月3日就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注:联邦基金利率,即federal funds rate,也就是隔夜拆借利率,是美国各银行向美联储借钱的成本】大幅降低50个基点。随后,在2001年的1月底、3月、4月及5月,美联储累计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了250个基点。

  2001年9月,两架飞机撞上了纽约世贸中心。到了2001年11月的时候,美联储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调至2.5%。到了2002年11月,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25%,创下了肯尼迪时代以来的最低值。(P555)

  格林斯潘对抗通缩的战斗自2001年11月一直持续到2004年6月。这么快的降低利率,还有一个来自日本持续通缩的恐惧因素。日本自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后,经济一直持续低迷。

  到了2002年,美国GDP增速在第1季度反弹到了3.8%,第2季度稳定在了2.2%,经济衰退结束了。(P552)

  为了保持经济复苏势头,当时的小布什政府想尽一切办法促进房地产的繁荣。2002年6月,小布什宣布了一项名为“美国梦的蓝图”计划,旨在帮助贫困家庭购买房产。(P553)受到鼓励和支持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开始行动,加大了放货力度。

  “长期以来,鼓励高房屋拥有率一直是美国国内政策的根本---对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都是如此。”亨利.保尔森如此评价。(见保尔森《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P59,下同)

  不仅如此,2003年1月,小布什政府还公布了第2次减税的细节。提出未来10年减税7000亿元。2003年5月,第2次减税获得国会批准,并在短期内就显示了刺激效果,美国经济增长恢复到了2%以上。然而企业投资并没有复苏。于是格里斯潘决定根除通缩,于2003年6月再次出手,将联邦基准利率从1.25%降至1%。(P559)

  成功总是在创造着自己的危害。低到极限的利率,再搭配上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维持这种利率的保证,终于使美联储达成了它所期待的目标:更多的借贷。到了2003年第4季度,次级抵押贷款的数量增加了1倍。(P562)

  次级贷款的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2004年年中,抵押贷款行业开始膨胀,次级贷款规模比上年翻了一番。并且在新增的次级抵押贷款中,有三分之一借贷者的财务状况没有被正常评估。(P565)

  同一时期,投资者也渴望抵押贷款带来的收入。在2004年,传统的住房贷款有四分之三都实现了证券化。从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只用了四年时间。在同一时期,更高收益的次级贷款证券化比例就像火箭一样快速上升,从40%飙升到73%。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期,该比例竟然接近了93%。(P566)

  在2003年至2004年,约三分之一的住房抵押贷款申请表的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相关。可见低的、可预测的、稳定的联邦基金利率无疑对华尔街的投资狂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银行和房地产投资机构很放心的拆借低成本的隔夜资金,因为美联储已经使他们确信这样的借贷成本不会突然上升。然后用借到的钱购买收益率更高的长期债务,其中就包括住房抵押证券。(P580)

  亨利.保尔森在《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中提到,2006年7月,有69%的美国家庭拥有了自己的住宅,而在1994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64%。次级贷款在新增房贷中的比例也从1994年的5%提升到了2006年7月的20%。在总共5500万笔总额达13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中,有13%或者说700万笔的总计约1.3万亿美元的房贷属于次级贷款。(见保尔森P59)

  伴随着新增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破坏。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初,全美国房价上涨了130%左右。其中2004年房价涨了16%,2005年上涨15%。(伯南克书《行动的勇气》P99,后面简写为伯南克P99)这一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贷款来自非优质抵押贷款。

  房价上涨越多,银行的谨慎程度越低。最糟糕的贷款发生在2005年,当年房价接近于顶峰。2006年,房价才开始出现下行趋势。事实上,到2006年至2007年,一些首付很少,甚至没有首付的贷款人开始出现贷款违约。(伯南克P103)

  事后看,美国房价从2006年春到2009年,暴跌了30%多,直到2012年年初才开始恢复。次级抵押贷款严重违约或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从2005年秋季的6%飙升到了2009年的30%多。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拖欠量超过500万笔,几乎是住房抵押贷款总数的10%。(伯南克P117)

  然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如此低的利率是不可持续的。2004年5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将以一个可测量的速度实施紧缩。2004年6月,在1%的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实行了12个月后,将利率提高了25个基点。这标志着一个漫长的紧缩周期的开始。以后每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后,就会将利率提高25个基点,不多不少。(P582)

  事实上,华尔街非常欢迎这种“可测量的”紧缩措施。这样他们可以大胆的借入短期资金、贷出长期资金:因为长期利率并没有上升,反而持续低迷。

  2005年伊始。,美联储连续几次提高了利率,每次幅度均为25个基点。尽管联邦基金利率已经累计上升了125个基点,但10年期利率仍在持续下滑。(P584)

  2005年,格林斯潘开始对泡沫发出警告,但市场对其置若罔闻。2006年5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两年前的1%提高到5%。当月凯斯-席勒房价指数10多年来首次出现月度下跌,预示着次贷危机即将来临。

  如何评价格林斯潘对次贷危机的影响?

  格林斯潘的继任者本.伯南克认为。央行有2个职能:第一个职能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避免大幅波动,并维持稳定的低通胀。第二个职能就是金融稳定职能。央行要尽可能的保证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尤其是尽可能防止金融恐慌和金融危机。(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P4)。

  伯南克认为,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上扬没有起到关键作用。证据之一就是国际比较。例如,英国的房价上涨幅度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货币政策比美国紧缩。再比如,德国和西班牙的货币政策相同,但德国的房价在整个危机期间非常稳定,而西班牙的房价涨幅远超美国。(伯南克P47)

  另一个证据就是泡沫的时机。以研究包括房地产泡沫在内的经济泡沫著称的罗伯特.席勒认为,房地产泡沫从1998年就开始了,也就是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和美联储下调利率之前,而房价在2004年政策紧缩之后增长迅速。(伯南克P48)

  当然,对这一问题还会继续争论。在我看来,低利率的货币政策、鼓励拥有房屋的美国梦、贪婪的私营机构、以及持续上涨的房价造成的财富幻觉等的共同作用,引发了美国次贷危。

  格林斯潘传读后感2

  第一次知道格林斯潘的存在的时候,大概是在05/06年,每次看新闻联播的时候,讲到世界经济的时候,总会提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当时没有什么概念~真正了解他的地位的时候,是09年时受到一本神奇的书《货币战争》,那时候很懵懂,只记得这本书中说他是经济沙皇,在朝鲜战争时可以根据根据市场上工业原材料的变化,就能估算出,美国造出了多少飞机,当时很震惊~而现在,看到了一本关于他的自传,自然不会放弃了。但是很惭愧,由于最近想做的事情很多,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格林斯潘,一个很平凡或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掌管了美联储17年,从他找到了经济是他最爱的事业开始,他就一直从事经济方面的事情。他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除了美国的08年的金融危机是他人生的最大的败笔之外,他做的一切还算的上是成功的。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这本书把格林斯潘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都介绍了,并分析他性格上的特点和缺点,以及这些特点和缺点对他在所从事的行业做出的选择造成的影响。

  这本书要从格林斯潘小时候开始说起,对于他小时候提到的主要是父爱的缺失,以及母爱的过于强势,造成了他有点双面的性格,一方面不自信,另一方面是自负。这是他性格里面的根本,对外交往或者可有可无的事情,他有点内向,但是面对专业的事情或者必须做的事情,他往往是主动出击的。在他青少年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玩音乐和棒球,一段时间内,他曾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棒球选手,也曾经靠玩音乐挣得了自己上大学的钱。他上的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上了大学之后,他学学了经济,突然经济才是他这一生唯一挚爱的行业,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经济行业中,之后他继续上了研究生,毕业之后开始在一个联合企业里面做分析员,就是在这个企业里面,他阅读了大量的数据,从而得到自己展现了才华,根据根据市场上工业原材料的变化,预测出美国造出了多少飞机。这个使得他声明大震,从而他受到一家比较著名咨询公司的邀请。跟着这家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他开始自己在华尔街的人脉和事业 。慢慢他事业开始做起来了,也开始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也开始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来到了华盛顿,开始参与政治,从肯尼迪、约翰逊、福特、尼克松到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他慢慢成为了华盛顿、美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重要人物。他曾成功处理了1987年、1990年、1996年的经济危机,造就了zipswitch主席这个称号~但是到了21世纪,金融力量越来越强大了,而他一直信奉自由经济主义,很不喜欢监管金融业,而金融界的贪婪和无所顾忌,最后造成了08年的危机~他也从zipswitch主席,差点掉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这本书的最大感概,就是做人应该功成身退,尤其是在社会跟人打交道的行业中,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没法评价每一代的价值观念,所以可以套用这句话,对于某个时代是真理的东西,也许到了另一个时代就是狗屎

  我是比较喜欢阅读这些跟自己密切相关的东西,对于经济也感兴趣,因为可以改变世界吧。最近发现有很多要学的东西,我慢慢的抛弃以前自己陈旧的观点,虽然可能现在的自己不一定正确,但是我快乐!

  格林斯潘传读后感3

  普通人并不了解复杂的经济理论以及其更复杂的运行机制,因此他们对于经济界权力人物的评价往往拘泥于自身利益的损益。当自己赚得盆满钵满时,他们就会把在位者供奉为神明;当自己亏损时,他们又会控诉当权者为恶魔。 就这一点而言,格林斯潘获得过分的声望,他就应该承受过分的诋毁,这形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平。不过,对冲式公允评价却很难强化人们对于金融逻辑的更深入认知,也会妨碍构建应对未来危机的防范机制。

  政治主导利益的协调,而社会的发展以及利益集团的合纵连横,总会使得政策反复无常。经济则有其内在逻辑统一性。尼克松不理解这一点,所以他视伯恩斯为自己的傀儡;克林顿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让格林斯潘当起了圣诞老人。

  然而,在经历过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的轮番登场之后,经济的逻辑统一性突然失去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格林斯潘以及整个美联储不得不在缺乏主导思想的情况下,在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中进行主观权衡。央行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呢,物价、资产价格、就业、经济潜能最大化释放……最后格林斯潘以及美联储的落脚点定在了物价上:通货膨胀率不超过2%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机制下,物价和资产价格是同向变化的,紧缩货币政策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在科技大幅提升生产率的情况下,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为了对抗资产价格的飙升,格林斯潘必须紧缩,但紧缩很可能进一步压低物价,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日本式通缩;如果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尽管可以防止物价陷入负值区,但显然又是在资产价格上火上浇油。。。。。。。

  或许正如格林斯潘所说的,经济危机很可能是必然的,实图避免危机可能是徒劳的。人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控制危机对于经济的损害程度上。

  格林斯潘传读后感4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美国,其中央银行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也许你和我一样,听过这个机构很久了,但一直都不知道它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也许你不是很明白什么叫做中央银行,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点,来坐下喝杯茶,我和你说一下:中央银行就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它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如制定利率和准备金率等,还负责向全国提供货币。

  这本书的传主,就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他于1987年8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提名并获得国会通过而上任的,四次连任,于2006年1月31日卸任。这本书本意,是想通过格林斯潘先生介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而介绍美国经济的运行机制。

  在美国纽约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街,你一定听过的,叫华尔街。它是美国真正的金融中心,很多的美国金融界的精英都会在那里出现。而美联储主席则通常是这些精英中的精英。虽然,这位主席得由美国总统提名,再提交美国参议院表决,但实际上,真正投票的则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因为,这位主席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着美国的经济,从股市到银行的货款,等等。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只是大概地知道美联储影响美国经济的手段。我所知道的有利率调控和准备金率。如果美联储认为经济正在衰退,则通常都会降低利率以刺激资金向投资方向流动。而如果他们认为美国经济过热而引起通货膨胀时,就会提高利率,为的是不要出现过多的资金用在投资上。反过来,如果你听到美国在降息,则通常都可以认为美国经济不太景气,反之亦然。我个人觉得,美联储每次调控利率都非常谨慎,基本上都是以0.25个百分点来调控的,作为经济的门外人,我不知道每个百分比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发现利率每次变动,几乎都会影响美国的股市,股市变动的最直接表现则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当然,也少不了代表高科技股的纳斯达克工业指数。我没玩过股票,也不是很清楚股市的变动意味着什么。比如说,盖茨先生的财富是以股票表示的,每次股票下跌,就有人说他损失了多少个亿,有多惨等等。但是,盖茨真的是这样认为?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想,这次跌了,以后还会胀回来的。我不知道我这想法是否正确,但我相信号称美国股神的巴菲特老先生说的:如果你不打算拥有一支股票十年以上,那你一分钟也不要拥用它。我相信他也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股市的。算是我的一家之言吧。

  格林斯潘先生的一生,过得比较顺,没有碰到什么很大的挫折,一生都很优秀,或许,他就是所谓的金融天才吧。能够四次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他一定得非常了解美国经济,一定得是金融高手。他说他很喜欢音乐,但没有天份,就转行到金融界。也许他是对的,如果他像我等普通人一样,很看重坚持的重要性的话,那他很可能不会像今天这么成功。

  如果你想了解美国及世界经济,特点是宏观经济,这本书,<<格林斯潘传>>,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是不要对它指望过高,我看完之后,虽然对经济了解一些,但却也一头雾水,比如说,始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书上描述了不少,但我却不知道亨利.索罗斯的对冲基金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一般推荐。

  格林斯潘传读后感5

  1、问题不会因为被忽视而能够很快得以解决的

  2、纳斯达克指数-----科技股的价格指数

  3、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最重要工作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的货币政策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上货币的储量。另外,它还负责决定货币总量的增长范围(新投入市场的货币数量),并对联邦储备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活动进行指导。

  4、控制银行间短期贷款利率是控制美国经济的关键。

  5、长期利率高意味着对债券投资者的高回报率,这将最终把资金从股票市场中吸引过来

  6、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是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也是世界上第二买卖期货和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所。

  7、CME的本质是让投资者决定价格。期货市场是价格发现的场所,是信息发生器。价格是市场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对价格进行限制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价格的限制延迟了市场的运动。没有价格的限制,市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其“终点”。期货市场的一个目的是发现价格。对投资者来说,知道价格越快约好。

  8、投资人理智的回归,就是挤掉泡沫的根本动因。

  9、格林斯潘能够抛开书本,从大量经济生活的细微变化中捕捉新的动向。

  10、在眼花缭乱的政策菜单上,分清楚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是最为关键的。

  11、经济史:独立战争期间使用的纸币;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关于合众国第二银行的争论;内战时期的绿色钞票;威廉·金宁斯·布莱恩和金本位制;1913年创办美联储;新政时期的金融改革;战后的宏观经济政策;20年代华尔街的股价。

  12、格林斯潘总是在不断探求着真相,以此来让自己的思想总是处于一个领跑者的位置。

  13、泡沫:一种价格远远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畸形的高涨。

  14、格林斯潘不喜欢失败,如果他觉得自己会失败,他会立即改变立场的。

  15、越是急功近利就越是无法接近事实的真相

  16、隔夜拆息:由于银行间资金的短缺或多余产生的短期拆借的行为。同业拆借的作用使金融机构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满足存款支付、清算、汇兑等。

  17、提高利率虽然是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但生产力的提高才是经济飞速增长的原因。

  18、一旦信用体系崩溃,便会招致人们对金融体系本身的怀疑,这又会反作用于汇率和资产价格。

  19、人们常用两个指数衡量股市是否健康:一是市盈率(股票的价格收益比);二是(标准普尔500公司的)股息率。

  20、菲利普斯·柯维和RAIRU概念

  21、世界和经济都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就是找出新的变化规律和原因-------格林斯潘

  22、交易所一旦关闭,交易商们将来不及抛掉手中的股票,他们的股票将一文不值,成千上万的美元将化为灰烬。

  23、熊市:华尔街给的定义:股市下跌20%以上。

  24、市场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心理变化中,而不是掌握在决策者手中------格林斯潘

  25、格林斯潘预言的逻辑:人口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全球储蓄和资本流向的变化-----物价和薪酬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压力的抬头-----长期利率的上升------资产价格的向下压力-----经济增长率降低------金融风险增加

  26、我敢于承认自己不知的事实。但我犯了错误,我会回去重新思考,我愿意承担小问题来避免大问题,我在不知道赔率之前决不会孤注一掷。

  27、一个经济越灵活,我就越能够在不可避免和不可预测的干扰下修正自己-----格林斯潘

  28、问题的诀窍就是经济学教会你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它不是一套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集合。

  29、并非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而是缺乏理财思维和理财诀窍。

  个人观点:富爸爸系列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是思考的,而读格林斯潘,反而是从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市场。处于不同的位置,对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理财的方式也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都一直认同必须加强理财教育和学习。清崎更多的讲诉身为投资者应该如何去解读政策,关注市场的变化,指导个人投资;格林斯潘则是想着如何弱化投资者造成的市场过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开阔视野的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整个市场,避免一定的盲目性,打下一个良好的职业投资者基础。

热门推荐
© 2024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2001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