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黄鹤楼》译文
高槛危檐,形势险峻得仿佛可以飞翔;孤云野水,相依相偎不舍。
青山万古如故,长久不曾变化;黄鹤何时才会飞去不归?
岸边映着西山(或者称作州)城,城半嵯峨的山势,烟雾从南浦的树丛微微升起。
虽然可以肯定羽客(指鹤)并没有机会亲眼见到,但却依旧让含情脉脉地对落晖黯然神伤。
《黄鹤楼》注释
该诗刻于鄂州杂诗碑上,共分五层,收录了贾岛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三十九首诗篇。碑文署名为“熙宁二年六月□日额立”,并未具体写明立碑者的姓名。此碑保存至今,镶嵌在清代的黄鹤楼斗姥阁西壁上。
1、高槛:高高的栏杆。
2、危檐:高耸的楼檐。
3、依依:不舍的样子。
4、西洲:指位于长江西岸的汉阳城。
5、南浦:地名,在武昌城南的江边。
6、微:消失。
7、羽客:指传说中曾骑黄鹤经过黄鹤矶的仙人王子安,一说仙人名叫费文袆(huī),或名费祎(yī),曾在此处驾鹤登仙。
8、落晖:落日的余晖。
《黄鹤楼》赏析
唐代崔颢的《黄鹤楼》,可谓歌咏黄鹤楼的千古“绝唱”。历代关于黄鹤楼的诗词不少,却很少有超越崔颢诗的。本诗同样描写黄鹤楼,与崔颢诗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前四句写黄鹤楼与传说,后四句写景并抒情。不同之处在于贾岛诗先写楼后写鹤,与崔诗相反。
本诗首句从下到上仰望黄鹤楼,通过联想把楼势比作展翅欲飞的鹤,化静为动地写出了黄鹤 楼的气势;而第二句中的“共依依”,又将楼与旁边的“孤云”、“野水”巧妙地联结起来, 极具画面感。
第三句由空间转向时间,将黄鹤楼与青山联系起来,用山川的万古长青来称赞黄鹤楼历史悠久;接着便十分自然地让人想起仙人驾鹤西去的传说,此句立意与崔诗“黄鹤 一去不复返”相似。
第五六句写到诗人眼前的景物:位于长江西岸的汉阳城楼只露出一半, 武昌城南江滨的晚烟冉冉升起,两边的树木都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最后两句以情结景:诗人心中明白无缘得见驾鹤西去的仙人,只能徒劳地含情看着落日的余晖。这两句似乎是诗人在自悟,又好像在凭吊古人。这首诗虽然在布局和语言上煞(shà)费苦心,但从整体上看, 神韵、气势以及格调明显不如崔颢诗。